麻省大学副教授熊杰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 ——“你相信无线感知吗?”
编者按:自2022年初,邱锂力博士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汀分校回国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她的带领下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稳步发展,尤其围绕系统、人工智能和无线感知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引入行业杰出人才,充实科研力量,不断推动前沿技术的探索,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熊杰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发布时间:2023-06-19 类型:人物
麻省大学副教授熊杰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 ——“你相信无线感知吗?”
编者按:自2022年初,邱锂力博士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汀分校回国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她的带领下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稳步发展,尤其围绕系统、人工智能和无线感知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引入行业杰出人才,充实科研力量,不断推动前沿技术的探索,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熊杰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发布时间:2023-06-19 类型:人物
编者按:从小学霸、清华本硕博连读,再到人工智能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希廷的经历像极了“别人家的孩子”。虽然如此优秀,她却经历过一段充满迷惘的挫败期。读博、做科研期间,她发现追求极致的卓越和以主流标准优化自己的评价体系失效了,甚至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想在未知的科研中创新,更需自己从外界指标驱动转向追求内心的驱动力。她是如何减少内耗,听从自己的声音的?又是如何结合人工智能和心理测量,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部分的?跟随今天的文章,和王希廷一起与自己和解,获得科研与生活中的松弛感。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外滩教育” (id:tbeducation)(文丨吴玉莹,编丨iris)。
发布时间:2023-06-02 类型:人物
2021年12月,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了理论中心,由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卫博士担任中心主任。从高中第一次接触编程起,陈卫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获得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系资格的情况下,陈卫还是通过高考进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由此开启了计算机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生涯。
发布时间:2023-05-11 类型:人物
编者按: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分别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长久以来,两个领域遵循着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在 transformer 架构出现后,能否让其强大的通用性从自然语言处理拓展至计算机视觉的研究与应用中,打破两个领域间的“次元壁”成为了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19 类型:人物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学术背景和人生阅历的女性,正在以各自所擅长的方式,为跨领域研究搭建沟通协作的桥梁。这些“斜杠女性”有着不拘一格的职场哲学与处世之道,她们也更加乐于在开放、多元、包容的氛围中,为研究院连接众多尊龙凯时登录的合作伙伴,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为广阔的计算机学术生态拼图填补着不可或缺的板块。
发布时间:2023-03-08 类型:人物
2022年4月30日,对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李琨来说是个很特殊的日子——“一夜爆火”成为学校风云人物,这让本就有些“社恐”的他花了好几天时间才习惯。原来在前一天,李琨拍摄了一段自己面试求职经验分享的 vlog,并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优秀的科研和项目履历让他获得了多家知名企业的 offer,同时也被网友称为“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校园内的“网红”。现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了“异构计算组”的一名研究员。
发布时间:2023-02-24 类型:人物
编者按:近期,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傑然(mike liang)关于 ai 模块化研究的论文“on modular learning of distributed systems for predicting end-to-end latency”刚刚被国际顶级网络领域学术会议 nsdi 2023 接收。一个多月前,梁傑然此前的研究工作“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receiver-initiated link layer for low-power wireless”还荣获了国际移动计算和感知领域顶级会议 acm sensys 2022 时间检验奖(test of time award)。
发布时间:2023-01-05 类型:人物
编者按: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微软宣布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成立至今,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都做了哪些研究,取得了怎样的进展?未来会重点投入哪些研究方向?有哪些人才引进的新计划?今天,就让我们对话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负责人邱锂力博士,一起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的成长步伐和未来规划。
发布时间:2022-11-24 类型:人物
编者按:从微电子、集成电路到系统架构、软件设计,再到 ai 模型、算法研究,从复旦大学到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再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现任高级研发经理的杨玉庆如何转变不同角色?有着软硬件跨领域研究背景的他,对 ai 研究有什么不一样的理解?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最早一批研究员,又对上海研究院有怎样的感受和期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杨玉庆的“立体”研究世界。
发布时间:2022-10-13 类型:人物
编者按: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过程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科研人员无法提前计算创新的周期,也无法预料每个灵感所带来的最终结果。若想将一项研究成果落地并通过产品化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前沿技术所带来的便利,研究工程师的参与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全面掌握终端用户的需求,深入了解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打通各个环节的流程,有效地将算法模型与产品应用连接起来。然而知易行难,这一过程中的艰辛与技术落地时的成就感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在“父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从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工程师 “超级奶爸”夏炎的故事中,获取一份十年陈酿的科研成果落地经!
发布时间:2022-06-19 类型:人物